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life] 2010



一個年頭又即將過完
回顧起今年,比起去年的「精采」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如果要論特殊意義,我想這兩年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段時間


我真正在音樂工作崗位專職的資歷比起眾多前輩不算長
但從有教學經驗開始,也超過有十個年頭了
這麼多年下來,發展上度過許多高低起伏與不確定
畢竟不是社會主流領域的機會本來就一定是相對較少的
不過回頭細數,所教過的學生不知不覺中也進入數以千計的規模


關於我一直秉持的理念:透過音樂傳達教育、散播體育、建立人格
說實在的並不敢奢望成效有多少,只是埋頭盡己之力地努力去做罷了
但每每看到學生東一句西一句地引用自己的話
彷彿取向不同,卻相同從我講話內容中截出了自己所受用的那麼一句
心中有無限欣慰,知道辛苦還是有代價的
特別直到去年開始逐漸可以完全依賴這樣的音樂工作成為興趣與謀生相結合的理想狀態
更加深入去感受學生、家長、校園、社會等等百態後
發現自己還真是沒事找事做,這麼艱鉅且似乎容易吃力不討好的責任卻偏要往自己身上攬
或許這道理跟常喊保育生態、節能減碳但百姓都覺得不差自己一個一樣吧
但我偏不想!


剛結束嘉管,也到工作的一個小逗號
之前忙碌奔波,沒有空寫寫記錄與心情
但如今有個小空檔,一時間累積太滿的內容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滿足
因為上天並不是給我一個從小就很「安逸無事」的環境去成長
使得感受世間事物的機會能夠提早
而這是現代大部分孩子所缺乏,或父母也不願意讓小孩歷練承受但卻是極重要珍貴的機會教育


收行李後盥洗完畢,在度假前夕的凌晨兩點鐘
等待著五點起床的鬧鐘鈴響
是回首十七年前高中時代那位少年的心靈....
是台北樂府成立那一刻....
是國內國外一場又一場表演比賽的慷慨激昂情緒....
是那麼眾多的可愛學生...
是一張一張日曆、一個接著一個的行程....
在心頭上不停翻騰雀躍,讓我捨不得睡
得在2010年結束前留下些記錄......







等著充電回來,明年見!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life] 感嘆莫名



今天團練近尾聲
一個學生跑來告訴我被媽媽規定「四點一定要離開」
因為:「她要帶我到『一個地方』」
確實她是這樣講的,但我聽得一頭霧水
原來就是家長跟學生間一種「你講我聽」的無主見劇碼罷了
重點不在清楚會去哪,而在接收到了指示得照媽媽的安排
只是,今天是比賽前最後一次團練,且事實上這一屆的大家並沒有準備得很好

我問她:
「媽媽知道週三就要比賽了嗎?(她說知道)
能跟媽媽商量晚一個小時到嗎?
你看,場上還那麼多夥伴在努力練習,你真的要丟下他們?」
她面有難色地答應試試
結果過了一會兒,她回到旁邊跟我說:
「媽媽說她不管!」

我當下感覺到震驚與滿腔不可思議
事實上還有很多憤怒

這無關乎誤會、背後還有其他故事、放輕鬆順其自然等緩頰的解釋
因為從家長的回答幾乎可以斷定一個社團在其價值感中的無足輕重與卑微
真的,但家長聽不到我說:「場上還那麼多夥伴在努力練習,你真要丟下他們?」


人類社會靠的是傳承
過去的習慣、精神、美德如果沒有被重視
傳承當中一再耗損,最後還能剩下什麼
就跟許多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唉唷,沒關係啦!」一樣
那有什麼是重要的呢?
父母也怪不了看別人家的小孩怎麼沒家教或扶不起
殊不知人家也是這樣在看自己家小孩
一切盡在傳承不是嗎!!!(身教言教)
所以我很好奇那位媽媽家長是家庭主婦而已,或也是職場的一份子
除非她大小眼看待職場與社團(就算是,孩子還不用工作,讓他從社團學習社會正是最佳管道不是嗎)
要嘛在職場中就是相同無法大方付出,對工作熱情、對同事共好的特質
而這一切都還沒談到其實校方也有許多令人傻眼的行徑呢
學校,這個全民都要進去洗過,被國家託以塑造全民素質與知識涵養的機構........
沒聽過的還真難想像怎麼會有這樣思想行為的師長在裡邊


我個人認為很多數的台灣人真的是很愛講、好評論
但口袋裡總拿不出半把刷子
好情緒氣氛,只生存在一時的激情裡
做事卻也拿不出魄力與有能見度的規劃
從之前我已寫過的「由盧彥勳看民族性」,到如今的楊淑君
一股聲援熱潮加溫到沸點後的不了了之
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幫助與改變
政府官員更懂人文、藝術,或還是一樣「精裝草包」
(王建煊部長說:大學生打工賺錢,笨死了。
我確已讀過報導全文,但還是不認同這麼學院派的清高與不食人間煙火)
有更多開明的父母放手支持孩子的興趣去踢跆拳、打網球?
或廣義地說,去追求夢想?
抑或「感謝楊淑君有機會為國爭光,但我支持你就好,孩子還是文憑證照才是正道」


這兩天也看到另一標題為「國內藝術家 7成青少年不知 周美青:父母應對孩子文化投資」的報導
是的,除了念書外,我想不只七成青少年的視野都因此被窄化了
隨著升學後畢業,他們不明白該怎麼生活?樂趣在哪?怎麼玩?
放假除了休息睡覺逛街外還能做什麼?
雖非盡然,但的確這是社會上眾多上班族朋友的寫照
國力在哪?我看不出來
沒有感性那面的美當動力,只靠理性能推動進步多久多少呢?


台灣的組成在質變,好不好不必明確地在此武斷
但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諸如「草莓族、啃老族、飛特族、直升機父母」這些詞會不斷產生
下回當你聽到企業主管總是在嫌沒有人才
或是學長姊總是(一付語重心長)在嘆學弟妹一屆不如一屆時
請想想: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做些什麼來改善?別只會評論完然後瀟灑離開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結構,每個人也都扮演傳承當中的一股力量
每個人理應也都會成為父母
你會用保守怕死的那一套,再複製一次自己父母的輪迴
或者有更開放寬廣的新作法
這趟人生都公平給了每個人所有機會


從非主流保險業看到了許多視野,從藝術次領域又體會到了許多人性角落
越是如此我越躍躍欲試於時間短促,能做的事太多
我認同台灣,因為我歸屬於此
所以我要發揮這即便很小的影響力,讓台灣更好


但看太多現象、事件,跟今天的「我不管」
真的覺得台灣人當中也真是夠多自我設限跟眼光短淺的人了



註:
1.
以上雖然有語氣,但陳述問題的邏輯為重點
我並非負面的人,而是個挑戰者
看到問題然後設法處理問題!
因此努力的過程中,相對地我也蒐集到了更多的美
2.
我可以預見會有迴響說:唉,以前我父母也是這樣的觀念對待
不是少見多怪("有心的'學生們所碰到的暗潮困難我怎麼會不知道)
實際上只是更呼應了以上論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