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life] Always happy for new friends making



很高興前兩天南北奔波教學同時
還是順利地在國際會議中心完成了一個小開場 solo 的 case
(對我的演出份量來講很小,但場面卻是很大的)
但讓我最有收穫的是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也就是之前電視舞蹈競賽節目當中人氣很夯團體「黑角」的團長

我們各自(應該說「一人與一團」)是該活動流程中受邀橋段的演出角色
在我 "開場號角" 後他們緊接著上 "極限舞蹈"

一到休息室時他們穿著統一 T-thirt
胸前斗大「黑角」兩字很快就能讓人知道他們是誰
底下英文 slogan: Live 4 Music, Live 4 Dance,也非常吸引我注意
一排八個男生在等待的時間當然還是離不開手機與電動
不過也有人是在觀摩舞蹈影片,有人則在閉目養神

總彩馬上就開始了,因此只是短暫從旁觀察另一個團體的特色風格

彩排完,我先回到休息室
十分鐘內他們也回來了
然後馬上聚在一起看由其中一位單眼相機所錄的影片,檢視討論
我在後面也想盡量湊過去一睹他們高難度的地板動作
但看不清楚又怕失禮,只好放棄

待他們結束,我挑了一個比較像是「boss」的跟他招呼想攀談
果然,團隊中最用心、在乎的角色的一言一行肯定不一樣
是不是重要人物一看便知
這位即是黑角的創辦人,也真的是「老闆」
(跟樂府一樣,創辦人現在都只剩兩位.....雖然比例很不一樣)
因為黑角擁有一間舞蹈教室在台中逢甲商圈周邊
由於據點是在台中,也才了解其實當天他們搭凌晨四五點的車從台中上來
才能配合九點的彩排

我們兩個為生活中非主流價值而努力的年輕人
因為有許多很接近的歷程,也都是經營者角色
從啟蒙聊到畢業、當兵,到創團、創業、經營、教學理念.....等,相談甚歡
雖然小了三歲,但是許多部分卻也頗有見地,很成熟
算來我也獲益良多
(過程內容由於讀者歷練、興趣的不同而不見得閱讀合適,便不贅述)


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喜歡與人分享故事
因為我知道聽人故事的好處多多
但故事的來源一定只有一個,就是「人」
所以「融入」、「交朋友」的能力其實是一樣很寶貴的能力

在網路的世界中有許多關係一直在締結中
舉例時下最夯的 "facebook"
它的功能就是可以很輕易地透過 "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提醒
或由使用者主動利用個人資料中 "共同" 的那部分來將關係連接上
只是好友名單頁中的數字越多,不見得表示自己有落落大方的態度,言之有物
......當在面對面的場合裡
況且按個讚按個 approve 真的比用心了解、發掘的會面談話來得簡單太多
久而久之「隔空喊話」、「真人不露相」的習慣進而由潛轉顯
真是成也科技敗也科技,是網路無國界卻也只不具體地在虛擬世界而已


我相信這個發生,一樣會是最好的安排
正式演出時他們為我加油,我一演完到側台放好樂器後也為他們加油
看到一場他們的演出,體力與肌力需求之大很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也讓我免費欣賞了一場精采演出


祝福小兄弟的小朋友街舞(全台最強)與大朋友街舞發展蒸蒸日上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life] 一點雜感


2011 第一次忙碌中努力掙扎回到部落格發文
是給南榮的學生們
此一時刻,也是地球村發生大事件的同時

我常說「沒有什麼不可能,都有機會!」
如果這種電影、漫畫才有的驚悚場景
真實地發生在唯一存在的"2011/3/11/13:46"這一瞬間,說來就來的話
這並不是身邊火警,或是地下水管破裂漏水如此小兒科而已
而是人類相對像螞蟻,然後被一大水桶的水給潑沖了
大自然變動的力量與生命脆弱的對比顯而易見
真的應該要積極把握每個現在,以示珍惜未知的下一秒
然而或許有人心裡的反駁是:既然這麼不穩定,要努力作什麼呢?
我認為人的生命難免終究要走到結束
但如果活著連基本想要為這趟寶貴旅程而努力一番的一身骨氣都沒有的話
那麼形同已死,實在不可取


有感..............

--------------------------------------------------

好朋友 Naoki 已回覆簡訊報平安,只是還無法回到家
原本預定演到三月底,最近火熱上演中的「Endless Shock」
不曉得計劃有沒有影響
跟他還有好多合作,希望一切平安順利



Aiming high for a promising future, human beings!



[marching music] 給南榮學生的一封信


音樂比賽後

加油........


------------------------------------------------------------------------------

有音樂的時光總是美妙的,就算是在充滿緊張氣氛的行進音樂比賽那個下午……


1995年的上半年,台北兩所傳統當代樂旗隊代表學校建國中學 與 中山女中,已經為了象徵屬於這屆行進比賽最後一役的 5/28「八十四年台北市樂旗、儀暨啦啦隊大賽」進行如火如荼的最後準備。可是當這兩支隊伍都在最需要教練的時候,很不幸的雙方的教練又是同一位。雖然這位教練具有當時最豐富的樂旗隊專業及教學能力,但面對時間不夠分配時,中山女中便成了教練選擇後的重心。建中的學生並未因此而情緒用事、氣餒,相對地由隊上幹部凝聚大家,分工合作並安排練習進度,從沒想過學生要扛起自己訓練自己的大任,但卻真實發生了。四、五月的練習進度通常需要相當的運氣,因為梅雨季節以及與入夏相伴的午後雷雨的關係,所以上百雙赤腳在大雨中練習的場景也讓中正紀念堂附近住戶見怪不怪了。從音樂、速度的推進到隊形修正、準確,甚至是額外增加的「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都一手包辦,過程中有爭執、振奮、沮喪、滿足,有補習的夥伴還毅然決然設定「與團練衝突者無效」的標準,改以補課和自修方式因應,為的就是成就難得幾回的目標夢想,不留遺憾!直到賽前一週,教練再看過了建中的演出,直說:「真的非常令人訝異,簡直是另一個隊伍!」是的,意志與毅力使得全隊脫胎換骨了!


看到這邊,是否覺得一切應如有美好結局的劇情?事實上在看完所有演出,成績公布前,建中也自信地判斷具有較高勝算,只是終究未能如願,最後中山這個可敬的對手還是獲得評審的青睞而在競賽中勝出。這個結果讓過去幾個月全力投入、刻骨銘心辛苦練習的大男生們如何能承受,110位建中樂旗隊學生淚灑中正紀念堂的畫面也成歷史性的絕響,還被記者報導。後來,其中一位學生為了表達團結與釋懷而發起的「剪平頭」活動,一週內全隊響應,更顯樂旗隊人的團結與傲骨!


雖然如此,比賽的勝負結果並未影響兩校樂旗隊亦敵亦友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後來台北樂府是由建中與中山的樂旗隊校友所創辦,就是競爭激烈兩校的這屆,在一年後聯考完的暑假,而樂府教練更邀請就是當時不經意使得兩校激起良性競爭情結的教練來擔任(1996~2001),現今樂府的團長也是當時中山女中旗隊的隊員。而那位發起剪平頭的高中生,也就是正在寫這篇文的我,台北樂府樂旗藝術團總教練!


我深刻相信那段樂旗隊生活與遭遇經驗為今日的我埋下許多種子,但當時的我如何能曉得,只是保持信仰與繼續認真生活。任何比賽必有輸贏,唯有真正內在的成長加上不被擊倒,才會是最後最大贏家,因為人生旅程中有太多挑戰如同比賽要面對,樂旗隊生活如同縮影,已告訴我們一切。人貴在能記取經驗,所以現在也是審視自我以備下次進步的時候,畢竟能被控制的是自己,而非外在的其它。


與南榮國中樂旗隊的一切絕對是我目前人生中一個非常特別、美好的經歷,因為樂府而連結。但,只是這樣嗎?不,所有的連結彷彿冥冥中註定一般。執行長說,是因為十年前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台北看到樂府在中正紀念堂練習,進而了解後,決定回校創辦樂旗隊。也就是說,今日的相聚,十年前早已有伏筆了。不過要是再往前推一點,如果我們沒有創立樂府呢?!環環相扣的歷程,未來會怎麼精采,任誰都不知道,現在感受上的壞,未必是壞,好也不總是好,端看下一秒的自己怎麼「繼續」,而不必停留在負面情緒。


一切回到十六年前的那個下午,「有音樂的時光總是美妙的」,我依然是這麼想著,只是十六年間一點一滴的發酵,這才明白所有的一切原來可以拼湊成今天的樣貌,那麼下一個十六年呢?我相信會更精采,因為「相信每個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我們身上已得到最好的驗證!


南榮國中樂旗隊大夥們的努力、追求盡善盡美的心,一定有人知道,不會因為比賽成績而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這傳統一直傳承下去,並繼續享受音樂與表演的快樂!有天我們就會理解這一切安排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