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marching music] 噢耶,陽光



樂府為了上海活動的團練進行得緊鑼密鼓
但是過去幾個月不知為何下雨的頻率之高真是歷年之冠
團練受阻,人也提不起勁
在安排週六日都有加練的上週,難得的陽光終於來報到
超享受!!!
也利用兩天的時間練完了 25張圖,配了些音樂!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marching music] the past week I've been thru II



開啟上週精采旅程的序幕是 228 連假的團練
一天在屏東,兩天在台中,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比賽
舟車勞頓間,我明白比賽之於學生的重要性
在台灣,行進樂比賽是一件沒有權利選擇的事情
就這麼一百零一個「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的「室外行進樂隊」分類
學校需要聲望與「業績」
而學生是一半一半的角色
一半,成為校方棋子打手
部分學校總想用比賽成績來判斷有沒有「效益」,但平時不見得支持
一半,是學生的夢想
用自己的選擇、喜愛的專長,在集中的場合裡競賽
付出、合作、拿下榮譽
這些是教科書裡的教材,也是在明定要培養的品德之列
但部分師長可能自己都不是實踐者
因此,只要選擇要出場就一定要努力
但出於莫名、不理性的變數太多
事前對學生心理建設也很重要,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走下去
不論成績好壞,都達到了參加樂旗隊的重要目的與精神!!!


228 晚上十一點回到家
有些疲累但習慣性還是要多做些工作以避免往後的行程「失控」時反應不及
回覆了一些 email 與文件撰寫
結果一轉眼又凌晨一點多了才能去盥洗
如果隔天並沒有較急的工作或許沒差,還可以睡六至七小時
但團練三連戰後緊接著的是 System Blue 的 master class,在桃園新興高中
所以我想頂多就睡五個多小時吧
(其實我母親就住桃園,本來可以地利之便的 @@)
一早也還要接樂府教練團們一起前往


抵達新興,就看到在操場上練習的學生
約莫九點可以在校園中練習
即便是賽前,心中仍有譜這應該是個支持樂旗隊的學校

進入了設備相當不錯的會議廳,大約只有三十~四十位包含各年齡層的聽眾
雖然不意外,心理反射動作還是訝異了一下
我往講台方向望去
本來想先打個招呼,但看來四位 staff 都在交談或準備中
後來反而在座位我東西還沒完全放好之際
就瞄到這次的老大 Patrick Seidling 筆直往我這兒走來
沒想到讓他主動過來 say hello 了
「Paradox?」接著短短的幾分鐘就聊開了,也介紹了樂府的幾位教練

首先開場播放了 BD 去年的 show,然後進入課程
擔任翻譯的是一位我認為有到 English major 程度的女生(不管她是不是真的有語言學歷啦)
而且有管樂長笛的背景
只是隔行如隔山
雖然都是管樂團,但文化與技術知識真的有相當的差距
這兩天翻譯中有不少地方「翻譯」本身成了敗筆
意義不清或甚至翻譯錯誤的屢見不鮮,非常可惜
不過還是得感謝她的辛苦,服務了絕大多數的參與老師、學生


自從知道有這個講座
我明白參與的話,拓展人際的意義會實際大過關於技術上的收穫學習
果不其然這兩天的內容早已是多年經驗中所累積下來的
也都一直應用於樂府 drum corps 的練習中
這個「經驗」絕對當然包括去 DCI 巡迴比賽、認識更多人際所致
彷彿是個真理,「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沒有開始的那一天,一點一滴,怎麼會有成長的感覺
因此真的 Blue Devils 並不會是唯一
還有非常優秀的個人與團隊可以去認識,很多故事去了解


講座中與 staff 們互動頻繁很有趣
Patrick 之所以會擔任目前 System Blue 的經理人
是因為他的資歷相當豐富,團員、以及許多隊伍的團長
而樂府目前銅管教練賴易承(志朋)於 2009年所參與的 DCI 隊伍 Madison Scouts
正好也是 Patrick 的「根」---他年輕時代所參與的 DCI member corps,也當過助理團長
所以兩人見面格外親切
還有樂府的旗隊教練林怡萱也參與過 2008年 Santa Clara Vanguard
正好與 Jesse 相同,也是有聊不完的趣事
呼應上段「BD 不是唯一」的意義
Jesse 是個不折不扣的 Santa Clara Vanguard 人
因為在 aged out 前,他的選擇都是在 SCV 裡
直到被邀來當 BD 的 staff
那麼,技術這件事究竟是該只看「隊名」,或是「個人」
甚或要增加廣度去認識整個圈子呢





















兩天的相處下來交流了非常多,drum corps 世界惺惺相惜
藉此機會也學習講座外的,談到未來的台灣推廣計畫等
而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八月份表演活動
雖然是設定全團演出的規格沒錯
但了解完後我想目前雙方恐怕沒有誰是敢保證一定成行的
因為企劃歸企劃、執行歸執行、難度歸難度
而,(宣傳)消息歸消息
但只要對民眾、參與人口有啟發意義與效用的活動
我都會樂觀其成並協助


就在同時,自己也正在團練的關卡中闖關東奔西跑
講座之餘要兼顧團練計畫與強化學生信心
而學生們的進步真的是我很大動力
新興的同學因為還要兼顧講座課程中示範演出的角色
也是辛苦他們了
同時我認為他們今年是相對顛峰的一年!


與 Jesse, Kevin 約定了週六見(Patrick, Pete 週五先回去了)




















-------------------------------------------------------------------------


由於松農出發得比較早
一路上行程都覺得相當舒服與順利
沒想到到了現場,新興又比我們還早
學校與團隊本身真的是展現了具體行動來證明認真的程度

這次的 warm up 純粹對我而言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圍
我絕對相信是 System Blue 帶來的
不論因為是講座時勾起了過往樂府去 DCI 比賽的回憶
亦或者因為現場真實地多了 space chords 的 conductor.....
所以學生們跟著教練們都很 high,也很享受
這是第二次帶隊松農,可是他們已經又更往前一大步了
不是表演得到幾分的問題
是,多久要追回受歡迎表演隊伍之列的問題
: )


結束演出下了場,對著大家說話滔滔不絕
因為真的還滿感動的,在場上幾乎做得比練習要更好
只要不是阿薩普魯,而是認真訓練與執行的隊伍
重點是不放棄進步
那麼在這世上都有權利被鼓勵
他們在社會價值中已經經常被放在邊緣的地方
總要有人懂得平等與欣賞
就像談「音樂生活化」
但其實某種程度並不美,因為有時連玩音樂的權利都是被「(多重意義與形式)剝奪」的

學生與教練們在場外的一起同聲大吼中結束賽程.....


接著與 Kevin, Jesse 會合一起看整個下午的比賽

我想所有人一定也會感到新鮮
那個遠在美國,但世界聞名的隊伍裡的教練
會給我什麼樣的評價?
他們看台灣樂旗隊的感想是?
因為對於台灣的唯一印象就只有去美國比賽的台北樂府
因此他們的期待都是以此所產生的水準範圍
但實話是:他們到最後連表演都只能盡量看完,更別說嘗試著要寫下什麼評語了
主要的問題都在於:行進樂團但卻 缺。乏。行。進。的。技術、能力、觀念
左右錯腳很常見、表演者無法面對觀眾表演(樂器、身體亂轉)、沒有一致的步伐外觀、隊形的構圖與切題性(與音樂意涵關係)、隊形變換時的時間性、音樂性........
這些都是長年的現象
教音樂很ok,有許多老師人才可以勝任
但要進到體能、步伐、打擊訓練,設計視覺、旗隊與隊形等的話
缺乏實際表演經驗是很難到位的
不過礙於學校經費,有時這也真的很難做到
話雖如此,要改變環境一定要感到痛苦
再困難都要想方法


可是既然要比賽,我認為最可惡的絕對是「找不適任的人來當評審這件事」
因為那天是所有人辛苦的一天,過去半年是所有人努力的期間
卻只得到被如此隨便對待的待遇
幾千個學生淪得成為一派輕鬆草率筆墨下的孤兒
實現夢想的著落在哪兒
一切變得廉價

以下為評審資料:

100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職組行進管樂, 評審名單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教育廣播電台)

李慧玫評審老師 現職--中國科技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評審。

盧建新評審老師 現職--光華高工管樂隊、台中市國、高中樂隊指導
學經歷: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音樂系學士;指導育英國中管樂隊榮獲95、96、97年台中市室內管樂比賽第一名,全國音樂比賽優等、全國音樂比賽評審。

蔡仁勝評審老師 現職--台北巿恕德高中校長
學經歷:美國聖瑪莉大學博士;中華民國管樂協會理事長、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評審。

丁胤媚評審老師 現職--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低音豎笛首席
學經歷:東海大學音樂碩士;指導鹿寮國中參加台中縣音樂比賽第三名/雲林縣音樂比賽豎笛國中組、高中組第三名第二名/音樂班考試評審、全國音樂比賽評審。

侯志正評審老師 現職--台南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經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音樂博士、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評審

黃明霞評審老師 現職--國立彰化啟智學校教師兼總務主任
學經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行政碩士;帶隊參加台灣區中南區啦啦隊比賽獲第5.6.7.8.10屆特優最佳團隊最佳毅力獎。

林春梅評審老師 現職--東海大學體育室專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舞蹈專長組美國University 0f South Dakota體育、健康、休閒研究所;University 0f South Dakota教育研究所成人、高等教育博士學位



一個下午下來,我們都看得眼花撩亂,精疲力盡
他們也體會到我事先提醒過他們會有的落差了
我想下回再來台灣協助訓練或推廣時
應該不會再這麼樂觀了
這裡真的是台灣,不是美國
雖然行進樂的深度是存在的,並非亂走吹大聲的錯誤印象
只是台灣太少代表表演團體之餘
又加上其中又更少也沒有長年積極想到要「推廣」的熱情
於是青黃不接
像是螢火蟲發光的尾部
靠近看再怎麼亮,實際上是無論如何都照不廣的




















就像這張我在體育場時照的照片
出自掛在牆上以介紹表彰培訓出優秀選手的其中一位教練所說
直言不諱
這種動力與熱情是大部分台灣行進樂隊教練所缺乏的
而第四點之特殊竟也與行進樂隊教練所需能力相符

不覺莞爾
似乎更加明白為什麼我們從不叫行進樂隊教學者為「老師」
而是「教練」!





-------------------------------------------------------------------------


首先登場的北區比賽激情後
接著還有南區與中區比賽
不管大人社會如何需要改善
學生們都是需要保護與教育的
我們會繼續努力

也期待這趟 System Blue 造訪過後
大家能多少有些頓悟
而樂府與 BD staff 瞬間熱絡的友誼在不久將來能進一步實現討論過的計畫


呼~~~~非常忙碌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marching music] the past week I've been thru I

今天北區的決賽落幕
恭喜所有獲得好成績的隊伍
更要恭喜松山工農樂旗隊
突破了自己,或許成為了全場唯一表現得比練習還要好的隊伍
至少我聽到許多教練都說自己的隊伍做得不夠好

完成了一件事
或許心情上輕鬆
但還有許多接續要完成的工作項目
身體上還要累好一陣子

另外一件事當然是有關 System Blue 的造訪
也是令我忙碌、躍進的原因
人生許多體驗取決於積極的程度
我想,Blue Devils 銅管教練 Kevin 描述我 "像部機器(般地不停運作)"
應該算是貼切

關於這個禮拜所發生事情的分享
先起個頭
此時的我又準備得趕出門搭車了
凌晨 1:38
超過 24小時一點點尚未闔眼睡覺
機器人又要出門了
其他的有空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