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的第一篇竟獻給了「勸世文」,哈哈
這是從教會的月刊看來的,標題是「與人和好」!
(我並非基督徒喔)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高達 188萬件民事訴訟案件,平均約每 8個成人就有一件訴訟案;相對的,案件和解比例卻從 16.7%下滑到 6.7%;另一項人際關係調查顯示,有三成二的受訪者曾在近一個月間與他人發生過衝突,而大部分人均希望對方先開口道歉,可見,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要能和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心中懷抱憎恨,可能會導致情緒低落、失眠、荷爾蒙失調等生理問題,實在得不償失。和好雖不容易,然而修復關係,卻能帶來莫大的祝福。我們可從下面幾點開始努力:
採取主動
有兩個朋友為了一件小事心生芥蒂,但當見面之時,其中一人仍會主動與對方打招呼,剛開始對方連看也不看一眼,有時手都舉起來了,又只好尷尬收回,但他卻持續主動問好,久而久之,對方也開始對他微笑,兩人因此恢復了友誼。
許多事情不見得有誰對誰錯的關係,但不論是冒犯人或被人冒犯,自己若能跨出第一步,釋出善意,主動的人,便先戰勝了自己!
善用同理心
有個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旁邊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於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
「住口好嗎?」妻子不悅地說,「我懂得怎樣炒菜。」
「妳當然懂,親愛的,」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妳知道,我在開車時,妳在旁邊喋碟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聖經上有句話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顧」的意思就是「細心關注」,也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處理人際關係時,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不要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已,也要學會體貼他人想法。
自我反省
有個人走在一條窄狹路上,看到地上有個像蘋果的東西,他想把它踩碎,結果那個東西漲大了一倍。他更用力去踩,還用木棍打,結果那東西反而越來越大,終於把路給堵住了。這人嚇得丟了木棍楞在那裡。這時候,有個路人經過說:「你不要再打了。如果你不理那東西,它就會保持原來的樣子,要是你和它起衝突,它就會越漲越大!」
我們處理衝突的方式,是不是常讓問題本身的傷害更擴大呢?每個人都有盲點,在與對方協調衝突前,不妨先自問:「我是問題所在嗎?我是不是不夠理性、不夠敏銳,還是其實是太過敏感了?」當我們謙卑承認錯誤時,往往也能使對方解除武裝攻擊,使和好不再困難遙遠。
對事不對人
解決衝突時,「怎麼說」和「說什麼」同要重要。當我們處在情緒上,往往容易使用尖銳的話語攻擊對方,此時不妨先行離開,待情緒冷卻後,再針對事件做理性的溝通。
重視關係
有位校車司機,負責接送孩子,車上有各色人種,有一次孩子們因種族起了爭執,司機對孩子說:「這裡沒有黑人、白人,我們都是紫色的,在這裡沒有膚色的區別!」他以為這番話會換來和平,但之後他卻聽到孩子們說:「深紫色的坐左邊,淺紫色的坐右邊。」
人的習慣常常喜歡分門別類,我們很難去期待他人永遠和自己抱持相同看法,然而,當我們看重關係時,即使不能解決彼此差異,也能夠和好。別忘了,親情、友情,都是更重要的、值得珍惜一生的關係。
出處:蒲公英月刊舉辦之「卓越人生」系列講座內容。魏悌香牧師主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