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diversity] 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 - 醫生和廚師一樣偉大


之前曾聽聞過芬蘭的教育精神與制度相當健康
讓接受義務教育的兒童到青少年學子能夠培養出對個人與社會皆有益價值觀及人生觀
坊間雖也有書籍,但一直無緣閱讀來真正深入了解其美妙
特別我對台灣當前教育環境、制度的許多異像相當不能認同,甚盼改善

在一個偶然機會下開始閱讀一本「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陳之華 著
作者暢談有關芬蘭教育(或廣泛地說北歐地區)的親身經驗與心得
引起了我大大的共鳴,我感到相當震撼.....
如果台灣也能如此,即便我們只是個島國我相信都能有無比的國際競爭力與國格......
心中突然有個聲音出現:「『能』與『意願』之間......」

在繁忙公務中撥空一點一點閱讀,進度不是很快
但往後我將陸續與各位分享內容與心得
(不依書中文章順序)
    

-------------------------------------------------------------------------

   每年的三月天,讓北國人們不自覺多了幾分歡欣鼓舞。眼見日照時間逐日
增長,代表即將與慢慢嚴冬揮別。人們隨著天際日趨開朗、夏令時間開始調
整、亮眼瑰麗的藍天日光逐日現身,而真心嚮往著晴天豔陽的來到。

   一個三月天的大清早,我來到了赫爾辛基芬蘭灣旁的哈卡岬區一棟古色古
香百年建築裡,參加一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議。

   一位日本教授在迴廊上看到我,跑來說要問我一件事,然後吞吞吐吐、語
重心長地問了:「為什麼在芬蘭最受敬重的職業事老師呢?」隨後她很客氣
地又問:「怎麼不是醫生或是律師呢?」

   接著她說:「你知道嗎?在日本........」她還沒說完,我就接上說:「是醫
生和律師........」她既困惑又靦腆地點了點頭。

   這個亞洲社會有點習以為常的問題,到了芬蘭,或許真該改為:「誰說一
定是醫生和律師?」

   有時我以為,醫生固然偉大,但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職業,像是不同的螺
絲釘,組成這個社會,每顆都一樣重要。不知是不是因為在北歐住了六年,
還是因為在不同國家待過,我心底那股聲音,總是強烈地吶喊著。

   記得有一回,我在芬蘭的國會大廈和一位資深的教育委員會參事餐敘,她
談起芬蘭社會對「人」的尊重,以及「平等」的真義。這位走過將近一甲子
,看著芬蘭從滄桑到發展的資深專業行政官員,指著大廳裡熙來攘往的人潮
,真誠地對我說:「在這裡,國會議員也不會比廚房的阿姨更了不起。議員
或部會首長,只不過是有不同領域的專長罷了。大家各司其職、各有所長,
相互尊重。」

   希望能做到「相互尊重」的這種想法,在芬蘭與北歐各國可說是如出一轍
。北歐社會一直相當重視「平等」,就芬蘭整體社會價值觀來說,無論是從
事哪一種職業,只要將自身的工作做好,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每隔三四個月,在我忙不過來的時候,會請人來家裡幫忙大清理。這些專
業的清潔人員一行兩人,兩個小時內就能清掃地煥然一新,我和女兒都覺得
他們實在太棒了,比我這個「主婦」能幹許多!

   以芬蘭的工資水準,我寫稿、寫書所能賺到的錢,可真是遠遠比不上他們
。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做到了我不很擅長、無法花費心思的事,對我和家人的
生活,在必要之時提供了最直接的協助;兩位女兒也對他們豎起大拇指,打
從心底佩服。他們贏得了專業上的位階與肯定,不論他們的出身背景、不論
他們的教育程度。

   只要做得好,就得到應有的報酬與肯定,這不正是「職業無貴賤,行行出
狀元」的開端,也是人人相互尊重的起點!

   我不時會想起一位芬蘭專欄作家席馬能於二OO七年九月在英國《金融時報
》上所寫的一篇文章,其中紀錄一段芬蘭前任總理,後來當了總統的凱寇能
與一位清潔婦人(作者席馬能之母)的對話:

   一晚,清潔婦人正在打掃總理的辦公室,總理突然回來了,讓婦人一時慌
張起來,但總理卻說:「很抱歉,我打擾到妳的工作了。」
   凱寇能總理又繼續說:「芬蘭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有像妳這樣願意
全心投入,奉獻於工作和家庭的人。」
   他如此平等地對待這位婦人,讓她長期以來的夢想得以實現:「我身為人
的尊嚴,就是希望能夠獲得別人平等地對待。」

   或許,亞洲的父母與社會觀念裡,總是希望孩子們將來能從事很有「錢途
」的工作,或當個穩定的白領、工作不太辛苦,因此父母會先設想哪個職業
是「鐵飯碗」、哪個行業有前景、有社會地位等,為孩子勾勒一個看起來美
好的未來,但卻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去瞭解:孩子的性向何在?孩子的性格與
學習過程適不適合這些職場選項?甚至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份職業?

   有一次我在芬蘭中部的一個小鎮上,參加完音樂比賽,和一群家長、朋友
與身兼老師的芬蘭音樂家共進晚餐。邊吃邊聊之間,我問了在座的五位芬蘭
人,為什麼當初會選擇念音樂,或是當老師?
  
   他們聽了一起側頭看我,又互相望了望,看來我似乎又問了一個他們不視
為問題的「蠢問題」。我補充說:「是因為父母的關係嗎?還是父母幫忙選
擇的呢?
 
   五位芬蘭朋友,這時竟信心十足且異口同聲地說:「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當然,芬蘭的社會福利制度相當完善,只要任何人完成繳稅義務,日後都
可依據自己過去的工作年資,領取退休金,並享有國家醫療和社會安全照顧
。因此,廟堂之上和清潔打掃的人,皆是納稅義務人,實在沒必要在職業位
階上一較高下

   當社會上多數人都能安定地工作、放心地納稅、安心地退休,那麼到底要
從事哪種職業,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成長中的學生對未來志向的選擇,也
就比較能依照自己真正的興趣去發展。




----------------------------------------------------------------------------

如果這個社會每個人只想當高高在上的客戶,而沒有了業務員
或只想從事優雅勞心的白領,而屏棄汽修工或水電工等
那麼需要服務時便沒有人服務
得自行冒險檢查自家的電箱,或者安裝新的馬桶.......

既然我們的生活上不可或缺這些角色,對他們的專業有需求
那麼就該對待這些角色予該有的尊重
而非反而為其加上偏頗不客觀的「權重」比較
什麼職業比較高貴,而什麼職業又比較低下!

不可否認的,這個現象的推手,父母必須負最大的責任
所以若不從任何新的世代,也就是你我,開始做起來改變
那麼這種「唯『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圖」的價值觀,很可能將繼續存在於我們的下一代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marching music] the non-profit's fate?!


根據前幾天「yea! - Youth Education in the Arts」的電子報報導
yea! 「失去」了他們的帳管人員
並不是那種什麼意外傷害奪去性命的「失去」
正確地說,是「落跑」!


原文如下:

  " Youth Education in the Arts has just recently lost their bookkeeper
     due to her decision to return to London immediately, without notice.
     To say the team was displeased is a bit of an understatement.
     According to Marie O’Rourke, the CFO for Youth Education in the 
     Arts, Ellen was good and getting better. We had provided a good bit
     of training, she understood the activity, and she was a good team 
     member. BUT, there is no accounting for the logic and action of a 25
     year old..... "
( yea! 近日離職了一位帳管人員,而且是在她個人在沒有預先告知的情形
  下,突然決定要立即回到倫敦。要說整個部門因此而不悅都顯得有些太
  過保守。根據 yea! 的財務長 Marie O'Rourke 表示該員工 Ellen 原先在
  工作上的表現不錯而且越來越上軌道。期間我們給予過她一些良好的教
  育訓練,她明白 drum corps 活動,在部門中也表現良好。但是,這一
  切都無法解釋為何一個 25歲的成年人會有這樣的做事邏輯....)


初初看到這種內容的消息有點驚訝
何以一個 top 6 知名隊伍會發出如此的公開訊息,想必事情大條
而當又看到 George Hopkins 說:

  " it is a part of doing business as a non-profit. You hire young and hope
    for the best. But boyfriends, family, school, and opportunity are all out 
    there in the world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we will lose some of the people
    we love."
( 這似乎是從事非營利組織所需經歷的常態一般,當你給一名年輕人機會僱用
  他並寄予厚望,但男/女朋友、家庭、學校跟其他機會等誘人因素充斥身邊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很可能經常流失一些我們真心關愛的夥伴!)


心裡頭突然百感交集
雖然在 DCI 這圈子 George 被認為是虛榮愛面子、能言善道的特質
不過平心而論,他的確也道出經營團體的無奈
drum corps 是非營利團體,但像 Holy Name Cadets 這種大團
對於從事行政工作的員工絕對會有很像樣的待遇(後述)
但我心想如果連有 pay 的前提下都留不住人
那麼就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像「道義、忠誠」這類有關價值觀的話題了
這點就跟台灣很像,也是目前我遭遇很令人挫折的景況
特別是過於強調學歷文憑的台灣教育環境,更不容易有開放的心思再分給「生活教育」
一份心力,期待未來有轉機


以下是對於新帳管/會計人員的要求與待遇,美國地區朋友有興趣可以試試:

Are you up to the challenge?  

The Ideal Candidate will have: 

  • Solid analy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 Good working knowledge of Microsoft Excel and Quickbooks
  • An eye to the future, the ability to learn new accounting systems
  • An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well under pressure
  • A desire to work in an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amazing opportunities to young people
  • A bachelor’s degree in Accounting/Finance or equivalent related work experience 

Job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 Billing member bands and students for fees
  • Analyzing and posting payments and credits from bands, band parent associations
  • Event settlements for special events and bad events
  • Processing related payroll and accounts payable functions
  • Completing and ensuring accuracy of daily paperwork
  • Seasonal onsite participation in band contests and corps shows
  • Support current finance department staff with various func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 Vendor payables
  • Payroll
  • Cash Receipts
  • Budget Management  


YEA! offers a comparable salary and benefits package, including medical

insurance, a contributory retirement plan, organizational paid vacations as

well as standard vacation and related leav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in

a environment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to literally thousands of kids. This

can be more than a job! Working for YEA! can be a way of life; a way to

contribute; a way to make a difference.

( YEA! 提供了不輸人的薪資水準與員工福利配套,包含了醫療保險、員工部
  份負擔的退休金計劃、各種有薪假,以及在一個難得的環境裡工作,一個不
  誇張地曾經讓數千名年輕人蛻變的環境。這不僅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種
  生命模式、一種奉獻的機會、一種蛻變的機會。)



最後 George 補充:

We have had some bad luck with this position! We have had a few different

people here and from the high potential to the phenomenal start but no one seems to stick! We believe the room is haunted s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vigil one evening to rid the bookkeepers office of evil spirits! 


SO, love the activity; have a fiscal background? This is for you!  


Oh, and if you are wondering, pay here in the past has been $30K to $40K. It’s perfect for the 24 year old who wants to work hard and move up! And hey, you can get free tickets, a drum corps ticket or two, and you get to hang out with drummers all day! 


Send Marie your resume today!!

( 過去我們在這個職務上遭遇了許多不順,不論崗位上這個人一開始的工作表

  現普通或傑出,但結果似乎都是以離職收場。我們不得不想像這個辦公室像

  「中邪」一樣,得要有個儀式來去除這個帳管人員辦公室的晦氣。


  那麼,熱愛 drum corps 活動嗎?有財務專長背景嗎?這是個屬於你的機會

  !


  嗯,假如你有些好奇,過去我們曾經支付的年薪水準在 30,000~40,000 美

  元之間。對一個 24歲且願意努力工作並自我提昇的年經人來說,這是一個

  絕佳的機會,而且你將可以免費獲得一或兩張 DCI 的門票,也可以整天混

  在團員之中。


  馬上就將你的履歷寄給 Marie 吧!)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life]另一種新年


happy birthday to me...... yesterday!

一如往例,週二的時間通常是跟「優人神鼓」開會的日子
下午則是趕車到台中帶學校.......回到台北都是午夜了

其實因此無法過一個所謂的生日慶祝,一點也不介意
相對地能踏實地工作、有滿滿行程,是我更在意的感受
畢竟如同俗話說「過年只有一天,過日子則是每天」!
生日不也是一樣囉
況且慶祝生日就是慶祝自己來到世上(一年當中)的那一天
更有意義地說,就是慶祝自己即將開始的新一週年
那麼去確認過去一年所成就的事,與是否準備好未來展開的新的一年
我覺得比為了慶祝而慶祝的「生日瞎派對」還妥當些
因為這天可也是媽媽很痛苦的一天呢

新的一年希望每項事情都有轉機
我已經看到自己的進步了,但同時我也知道還能更好


謝謝眾多生日祝福
這樣的生日慶祝其實已經很滿足了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marching music]講座過後 - I say a serendipty
























It's hard to describe how that feel to talk to someone could ever inspire you so much.


過去的幾個月辛苦努力,終於在上週日講座結束後暫時告一段落
同時也有了辛苦的收穫代價,雖然我無法完全清楚這成效.......
因為我總讓人有距離感,好的讚美不太容易直接聽到
只好以壞的批評我也不容易聽到來安慰自己
但我確定我是個工作者,如此一直做下去似乎是種宿命天職!


Adam 與 Naoki 兩位是我除了看過表演外毫無真正認識的人
在當初製作用來申請贊助的企劃中我特別強調「音樂生活化」
而這兩位有大師實力但卻「毫無架子」的演奏家,正是最佳詮釋的角色
其實原先那只是我大膽的猜測罷了,但實際相處過後證明了我的直覺是正確的
Adam 是個超級樂觀的過動兒,在他的「英文字典」裡找不到「worry」這個字
凡事沒有所謂「不好」的結果,只有「調整」過後的「最好」結果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將每件事都視為成功,僅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包含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術有時也會吹鳥掉,但他完全面對,還會開自己玩笑
(鳥掉是以他的標準相對而言,絕對上......還是很高超........)
Naoki 是我們幾個中年紀最大的 (說大也太過,其實都是一兩歲的那種差別罷了)
但不僅是年紀因素,我想也是日本人之故,才造就他一種特別沉穩的特質
1989年高中時就到美國,學成之後雖回到日本,表演生涯仍與眾多美國人合作
我問他覺得自己比較像日本人還是美國人,他回答像一半一半
有時他不喜歡日本人拘泥的束縛,但凡事按部就班、步步踏實是必要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遊覽日行程裡,只要搭車時間就在後座自行主動製作講座備忘
他們截然不同個性的組合、與邀請他們到台灣來,視音樂為人生大夢想的我與辜四個人
那幾天的相處,都是彼此人生中超級美妙的經歷
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這次的講座目的是透過兩位平易近人的演奏家來為台灣弱勢的行進音樂站台
除此之外大師課當然就是也需要讓參與者學些演奏的功夫回去
不過還有一個目的當然就是照顧樂府裡頭的優秀青年們
再怎麼說,他們都是站在第一線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從事人員
所以他們的成長就代表著樂旗隊在民間的成長機會
很高興講座後聽到的都是充滿鬥志的回饋,甚至大大影響了部份人的視野、價值觀
對我來說,推廣marching music、推廣音樂生活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夢想
但其實人們對音樂的接納程度關聯著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品質與精神解放
這種導向互相伴隨,而我將非常感動與驕傲於如果有一天我能將這影響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人易於受感受情緒牽動
此刻的感動帶來了一些啟發,但不代表下一刻仍能持續保有
這相當關鍵,特別是著眼於「建構」過程時
非主流音樂如行進音樂,需要更多群體的力量來支持
一次次的感動得化成每一波強化願意具體行為的意志才有意義
因為,真正決定能否與音樂為伍的並非外在環境,而是自己!


It's really wonderful!
And thanks to everyone who ever helped in the whole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