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marching music]講座過後 - I say a serendipty
























It's hard to describe how that feel to talk to someone could ever inspire you so much.


過去的幾個月辛苦努力,終於在上週日講座結束後暫時告一段落
同時也有了辛苦的收穫代價,雖然我無法完全清楚這成效.......
因為我總讓人有距離感,好的讚美不太容易直接聽到
只好以壞的批評我也不容易聽到來安慰自己
但我確定我是個工作者,如此一直做下去似乎是種宿命天職!


Adam 與 Naoki 兩位是我除了看過表演外毫無真正認識的人
在當初製作用來申請贊助的企劃中我特別強調「音樂生活化」
而這兩位有大師實力但卻「毫無架子」的演奏家,正是最佳詮釋的角色
其實原先那只是我大膽的猜測罷了,但實際相處過後證明了我的直覺是正確的
Adam 是個超級樂觀的過動兒,在他的「英文字典」裡找不到「worry」這個字
凡事沒有所謂「不好」的結果,只有「調整」過後的「最好」結果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將每件事都視為成功,僅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包含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術有時也會吹鳥掉,但他完全面對,還會開自己玩笑
(鳥掉是以他的標準相對而言,絕對上......還是很高超........)
Naoki 是我們幾個中年紀最大的 (說大也太過,其實都是一兩歲的那種差別罷了)
但不僅是年紀因素,我想也是日本人之故,才造就他一種特別沉穩的特質
1989年高中時就到美國,學成之後雖回到日本,表演生涯仍與眾多美國人合作
我問他覺得自己比較像日本人還是美國人,他回答像一半一半
有時他不喜歡日本人拘泥的束縛,但凡事按部就班、步步踏實是必要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遊覽日行程裡,只要搭車時間就在後座自行主動製作講座備忘
他們截然不同個性的組合、與邀請他們到台灣來,視音樂為人生大夢想的我與辜四個人
那幾天的相處,都是彼此人生中超級美妙的經歷
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這次的講座目的是透過兩位平易近人的演奏家來為台灣弱勢的行進音樂站台
除此之外大師課當然就是也需要讓參與者學些演奏的功夫回去
不過還有一個目的當然就是照顧樂府裡頭的優秀青年們
再怎麼說,他們都是站在第一線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從事人員
所以他們的成長就代表著樂旗隊在民間的成長機會
很高興講座後聽到的都是充滿鬥志的回饋,甚至大大影響了部份人的視野、價值觀
對我來說,推廣marching music、推廣音樂生活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夢想
但其實人們對音樂的接納程度關聯著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品質與精神解放
這種導向互相伴隨,而我將非常感動與驕傲於如果有一天我能將這影響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人易於受感受情緒牽動
此刻的感動帶來了一些啟發,但不代表下一刻仍能持續保有
這相當關鍵,特別是著眼於「建構」過程時
非主流音樂如行進音樂,需要更多群體的力量來支持
一次次的感動得化成每一波強化願意具體行為的意志才有意義
因為,真正決定能否與音樂為伍的並非外在環境,而是自己!


It's really wonderful!
And thanks to everyone who ever helped in the whole proce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