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有參與教會的朋友,我在樂府要前往南昌前去拜訪他
他是手機包膜師傅,都駐點在中華電信內
短暫的會面之間,我們無意間才注意到擺在一旁供民眾試看的電視上正播放的一則新聞
他問我,知不知道有一位殘疾人士會演奏小號,還走過 marching band?(指的是那則新聞)
關於勵志,我對殘疾人士努力學習起一項專業技能的故事不太意外
不過說到「走過 marching band」
雖然不是全然未聽聞過,但既然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我還是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惜忙著操心出發大陸的事務,當下並不非常關心
原來那位偉大的年輕人那陣子正在台灣旅行....
回到台灣,生命中註定要讓你明白的事還是會來找你
偶然在書店架上看到了這本書,一下子神經串連
彷彿回憶起了一件重要該做的事
於是毫不遲疑買了書,明白將又有另一段值得我深思、激勵我的故事娓娓道來......
----------------------------------------------------------------
如果自己是天生患了「雙眼無眼球畸形」以及「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的小孩
或者自己是這樣小孩的父母
那麼接下來的二十年將是什麼樣的未來?!
1988 年出生的 Patrick Henry Hughes 就是這位小孩
而 Patrick John Hughes 與 Patricia Hughes 則是他的父母
「雙眼無眼球畸形」不需多做解釋,除了天生失明外,甚至連眼球都沒有
「多發性翼狀症候群」則發生在 Patrick 的四肢
使得他產生髖關節發育不全無法站立、手臂無法伸展(直)等四肢畸形上
以上都各是幾十萬分之一發生機率的先天性新生兒缺陷
Patrick 卻很出人意外地都同時罹患了
因此在他折磨人的童年中曾動過六次大手術,似乎不是在小兒科,就是在眼科度過
特別是由於沒有眼球,眼窩骨骼結構也較為異常
為了將來要裝義眼得先防止眼窩塌陷,並矯正至適合的空間才行
嬰兒時期就開始置入矯正器
我相信任何一對父母一定都會問:「上天啊!為甚麼是我們?!」
特別 Patrick 又是受許多期待出生的第一胎
不過有堅強特質、勇於接受面對,又有信仰的他們,相信一切的安排必有道理
好好地過每一天更重要
如同書的第一章所引用的佳言寫道:
「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智慧,明辨兩者的差異。 」
的確,如同我一直也這麼認定的 --- 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才是將人生導向美好、快樂的重要關鍵,而非硬說成外在的種種風雨、好壞推我們向哪裡
雖天生殘疾, Patrick 也展現與一般嬰兒不同的特性
除了個性較沉穩,不易哭鬧外(想像他要接受的手術、治療與身體不便的痛苦)
還有最重要支撐他人生發展的一項天賦 --- 音樂才能
相信嗎?九個月大的他有次偶然被抱到鋼琴前坐著,他不亂敲打琴鍵
反而用一根手指按著琴鍵,彷彿在細細傾聽、辨認每個頻率
再大一點的時候,只要爸爸彈個音,Patrick 竟都能正確無誤地找出相同的琴鍵
甚至增加到一次依序彈三個音也行
爸爸回憶起如何發現發現他的音樂天賦
是有一次因為得代替媽媽一個人在家照顧 Patrick
但 Patrick 實在是哭個不停,才知道媽媽偉大的爸爸真的束手無策
只好突發奇想將 Patrick 擺到鋼琴上方,彈琴給他聽
沒想到這招居然有效,Patrick 聽到彈奏時會安靜,停止時就又開始哭鬧
人生真的是這樣奇妙的..........
爸爸大學念的正好就是音樂系,會鋼琴、小號也會小提琴等樂器
可是畢業後的工作卻與音樂無關
這一切的安排,彷彿是為了準備迎接日後生命中一位無法像典型美國家庭有位能與父親一起傳接棒球,卻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誕生.......
有了最早、最親近的啟蒙,不到兩歲的 Patrick 已經可以彈奏旋律或與父親合奏
父親拉小提琴,Patrick 彈鋼琴,或者他自己跟著音樂錄音帶彈
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我「人生如此奇妙」的論調
但這是我長期很想傳達給樂府的大學生們,或者其他學級學生們了解的一點
一定不要為自己設限,也別放棄夢想
因為只要一日不放棄,就代表其實你正在路上!
這些都是曾發生在我身上過的珍貴經歷
因此我格外雀躍於在書上得到另一位角色的共鳴,尤其是位平凡英雄
經歷了生活中許多我們看似平常,但 Patrick 卻舉步維艱的作息
終於要進入大學就讀
自小學習鋼琴,高中也參加樂隊吹小號的 Patrick
當然也想進入大學很酷的「啦啦樂隊」(即為運動校隊助陣加油並於中場表演的樂隊,是學校的精神象徵。此舉除了 Patrick 的意願外,也有為父親「謀福利」的用意。父親從小都負責他的起居,包括推輪椅到校陪他上課,因此樂隊表演的運動賽事場合勢必也需要父親在場,可以滿足父親觀賞熱愛運動賽事的興趣)
但路易斯維爾大學的規定是,若想進入「啦啦樂隊」就必須先從加入「鼓號行進樂隊」開始
Patrick 的父親為此差點抓狂,心想如何讓一個作輪椅的小孩參加行進樂隊呢
但由於拗不過樂隊總監拜恩博士的堅持,於是爸爸決定先參與一開始為期一星期的集訓再讓拜恩博士知難而退
誰料到,地方上已小有名氣的 Patrick 引來了媒體的現場採訪報導
把爸爸形容成超級優的父親,願意如此付出地陪孩子參與這麼辛苦的練習....等等
被硬戴了高帽子的結果,沒想到產生了往後一連串的演變
(再次呼應前面的邏輯:對於一件想追求的事,別只看到眼前的「難」,思考解決、勇敢向前真的很重要,因為後面會不會有美好的結果演變,做了才知道)
Patrick 的故事在美國各地快速地流傳開來,演出、演講、節目訪問.....等等接踵而來
其中還包括 Oprah、Ellen 的節目(以及後來的「居家大改造」)
總之對人們產生了很深的正面影響力
因此 NCFAA(National College Football Award Association) 決定頒其中一個獎項給 Patrick
也就是「迪士尼世界運動精神獎(Disney World Wide of Sports Spirit Award)」
在足球領域,這可是個大獎,而且所有偉大明星球員都將齊聚一堂
並接受 ESPN 專訪
可見爸爸在這個他最喜歡的場合一定樂歪了
關於從當初父親內心的反彈、抵抗,到最後終點的演變
Patrick 的一段話:
「
我的目標試跳過鼓號樂隊,直接參加啦啦樂隊。爸爸和我按照目標設定路線,但是上帝有不同的計劃。當所有情勢都明白告訴我們必須參加鼓號樂隊時,我們大可放棄目標,撒手不幹。但我決心要加入啦啦樂隊,於是我們改變路線,接受鼓號樂隊。我們加入樂隊後發現,鼓號樂隊在許多方面都帶給我們豐富的收穫。上帝的計畫遠勝過我們一開始的盤算,但我們必須先敞開心門。」
-----------------------------------------------------------------
我很推薦可以讀讀這位年輕人的故事,可以的話我也願意在這裡分享
但要介紹完一本書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你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本
Hughes 一家人在台灣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四天
但跑了許多場合、學校,其中不乏像名校北一女
期望分享他的經歷與信念給越多的年輕人越好
只是不曉得這些學子、民眾們聽完後的感受如何
說實在的,台灣不缺故事來說或聽,常都有「一陣效應」
但真正欠缺的不特別,「勇氣」而已
「勇氣」可以做什麼?
勇氣可以讓自己不僅僅只敢追隨著旁人的步伐前進,而沒有突破或創新
勇氣可以讓自己碰到再自然不過一定會碰到的挫折時,有重新出發的動力
勇氣可以讓自己堅守正直,做該做的事而不是非不分、隨波逐流
最後坦然、誠實、努力地面對人生,面對未來
有這個機緣閱讀到這本書,回想,是中華電信找朋友這個開頭
未嘗不可解讀成一種幸運,不是嗎?
只要勇敢,一切自有安排
祝福你我,祝福 Patrick
(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各位,Patrick 都能想辦法參加行進樂隊了,我們應該要能做更好,差別在於時間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