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life] 2010



一個年頭又即將過完
回顧起今年,比起去年的「精采」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如果要論特殊意義,我想這兩年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段時間


我真正在音樂工作崗位專職的資歷比起眾多前輩不算長
但從有教學經驗開始,也超過有十個年頭了
這麼多年下來,發展上度過許多高低起伏與不確定
畢竟不是社會主流領域的機會本來就一定是相對較少的
不過回頭細數,所教過的學生不知不覺中也進入數以千計的規模


關於我一直秉持的理念:透過音樂傳達教育、散播體育、建立人格
說實在的並不敢奢望成效有多少,只是埋頭盡己之力地努力去做罷了
但每每看到學生東一句西一句地引用自己的話
彷彿取向不同,卻相同從我講話內容中截出了自己所受用的那麼一句
心中有無限欣慰,知道辛苦還是有代價的
特別直到去年開始逐漸可以完全依賴這樣的音樂工作成為興趣與謀生相結合的理想狀態
更加深入去感受學生、家長、校園、社會等等百態後
發現自己還真是沒事找事做,這麼艱鉅且似乎容易吃力不討好的責任卻偏要往自己身上攬
或許這道理跟常喊保育生態、節能減碳但百姓都覺得不差自己一個一樣吧
但我偏不想!


剛結束嘉管,也到工作的一個小逗號
之前忙碌奔波,沒有空寫寫記錄與心情
但如今有個小空檔,一時間累積太滿的內容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滿足
因為上天並不是給我一個從小就很「安逸無事」的環境去成長
使得感受世間事物的機會能夠提早
而這是現代大部分孩子所缺乏,或父母也不願意讓小孩歷練承受但卻是極重要珍貴的機會教育


收行李後盥洗完畢,在度假前夕的凌晨兩點鐘
等待著五點起床的鬧鐘鈴響
是回首十七年前高中時代那位少年的心靈....
是台北樂府成立那一刻....
是國內國外一場又一場表演比賽的慷慨激昂情緒....
是那麼眾多的可愛學生...
是一張一張日曆、一個接著一個的行程....
在心頭上不停翻騰雀躍,讓我捨不得睡
得在2010年結束前留下些記錄......







等著充電回來,明年見!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life] 感嘆莫名



今天團練近尾聲
一個學生跑來告訴我被媽媽規定「四點一定要離開」
因為:「她要帶我到『一個地方』」
確實她是這樣講的,但我聽得一頭霧水
原來就是家長跟學生間一種「你講我聽」的無主見劇碼罷了
重點不在清楚會去哪,而在接收到了指示得照媽媽的安排
只是,今天是比賽前最後一次團練,且事實上這一屆的大家並沒有準備得很好

我問她:
「媽媽知道週三就要比賽了嗎?(她說知道)
能跟媽媽商量晚一個小時到嗎?
你看,場上還那麼多夥伴在努力練習,你真的要丟下他們?」
她面有難色地答應試試
結果過了一會兒,她回到旁邊跟我說:
「媽媽說她不管!」

我當下感覺到震驚與滿腔不可思議
事實上還有很多憤怒

這無關乎誤會、背後還有其他故事、放輕鬆順其自然等緩頰的解釋
因為從家長的回答幾乎可以斷定一個社團在其價值感中的無足輕重與卑微
真的,但家長聽不到我說:「場上還那麼多夥伴在努力練習,你真要丟下他們?」


人類社會靠的是傳承
過去的習慣、精神、美德如果沒有被重視
傳承當中一再耗損,最後還能剩下什麼
就跟許多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唉唷,沒關係啦!」一樣
那有什麼是重要的呢?
父母也怪不了看別人家的小孩怎麼沒家教或扶不起
殊不知人家也是這樣在看自己家小孩
一切盡在傳承不是嗎!!!(身教言教)
所以我很好奇那位媽媽家長是家庭主婦而已,或也是職場的一份子
除非她大小眼看待職場與社團(就算是,孩子還不用工作,讓他從社團學習社會正是最佳管道不是嗎)
要嘛在職場中就是相同無法大方付出,對工作熱情、對同事共好的特質
而這一切都還沒談到其實校方也有許多令人傻眼的行徑呢
學校,這個全民都要進去洗過,被國家託以塑造全民素質與知識涵養的機構........
沒聽過的還真難想像怎麼會有這樣思想行為的師長在裡邊


我個人認為很多數的台灣人真的是很愛講、好評論
但口袋裡總拿不出半把刷子
好情緒氣氛,只生存在一時的激情裡
做事卻也拿不出魄力與有能見度的規劃
從之前我已寫過的「由盧彥勳看民族性」,到如今的楊淑君
一股聲援熱潮加溫到沸點後的不了了之
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幫助與改變
政府官員更懂人文、藝術,或還是一樣「精裝草包」
(王建煊部長說:大學生打工賺錢,笨死了。
我確已讀過報導全文,但還是不認同這麼學院派的清高與不食人間煙火)
有更多開明的父母放手支持孩子的興趣去踢跆拳、打網球?
或廣義地說,去追求夢想?
抑或「感謝楊淑君有機會為國爭光,但我支持你就好,孩子還是文憑證照才是正道」


這兩天也看到另一標題為「國內藝術家 7成青少年不知 周美青:父母應對孩子文化投資」的報導
是的,除了念書外,我想不只七成青少年的視野都因此被窄化了
隨著升學後畢業,他們不明白該怎麼生活?樂趣在哪?怎麼玩?
放假除了休息睡覺逛街外還能做什麼?
雖非盡然,但的確這是社會上眾多上班族朋友的寫照
國力在哪?我看不出來
沒有感性那面的美當動力,只靠理性能推動進步多久多少呢?


台灣的組成在質變,好不好不必明確地在此武斷
但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諸如「草莓族、啃老族、飛特族、直升機父母」這些詞會不斷產生
下回當你聽到企業主管總是在嫌沒有人才
或是學長姊總是(一付語重心長)在嘆學弟妹一屆不如一屆時
請想想: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做些什麼來改善?別只會評論完然後瀟灑離開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結構,每個人也都扮演傳承當中的一股力量
每個人理應也都會成為父母
你會用保守怕死的那一套,再複製一次自己父母的輪迴
或者有更開放寬廣的新作法
這趟人生都公平給了每個人所有機會


從非主流保險業看到了許多視野,從藝術次領域又體會到了許多人性角落
越是如此我越躍躍欲試於時間短促,能做的事太多
我認同台灣,因為我歸屬於此
所以我要發揮這即便很小的影響力,讓台灣更好


但看太多現象、事件,跟今天的「我不管」
真的覺得台灣人當中也真是夠多自我設限跟眼光短淺的人了



註:
1.
以上雖然有語氣,但陳述問題的邏輯為重點
我並非負面的人,而是個挑戰者
看到問題然後設法處理問題!
因此努力的過程中,相對地我也蒐集到了更多的美
2.
我可以預見會有迴響說:唉,以前我父母也是這樣的觀念對待
不是少見多怪("有心的'學生們所碰到的暗潮困難我怎麼會不知道)
實際上只是更呼應了以上論點罷了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marching music] proud



選這個時間點,勉力新增灌溉了這一篇
讓一陣子以來分身乏術於照顧的部落格有點生氣 : )




現在是凌晨 2:55
是從嘉義回到台北後快步回家
盥洗並收拾好一半行李的狀態

今天,則是特別的一天
同時有三個學校的樂旗作用中
嘉義大學校慶表演(也就是為什麼昨晚要特地再到嘉義練習)
松山工農早上在台北市室外音樂比賽
台中女中下午要去帶團練

比賽比得早
假使待會兒睡覺,頂多再三個小時就得起床了

但是我甘之如飴,樂在其中
因為我知道做這些事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為我
而是參與了這些年輕人的青春歲月,並且給他們一個重心去依附
快樂、專注地享受揮灑的感覺,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想辦法去凝聚眾人一起完成
這不僅是音樂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回頭細數這段期間包括以上的所有隊伍,都有進步
在普遍扭曲、連學校老師涵養都極參差不齊的體制下
學生真的參與的很辛苦,夾縫中求生存
但可比為「生命力」!我看到了仍然奮力前進去追求的激勵故事
這真的跟學校無關,跟班導師更無關
都是令人感動,學生自發的力量
幹部們更是扮演關鍵的角色
great job


雨一直下,希望今天比賽的、表演的、團練的
都能幸運地得到一個無雨的空檔
降低一點夢想的阻力

I'm proud because of every single you!
Keep positive and energetic, the world needs you to make it better!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diversity] 又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





















































「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是世界知名的特技表演團體
全球累積觀賞人次已超過 8,000萬人次
由於節目中從未使用過像一般馬戲團會安排動物與馴獸橋段
因此後來中譯才改以「劇團」稱呼


他們的神乎其技我想根本不需要再多說
去年一月的台灣首演即已吸引民眾瘋狂購票、加演不暇
而明年一月開始會再來台演出 45場,同樣可預期地將引起旋風


只是,在堪稱雜技表演世界最高標準的團體裡
其實也有台灣人的足跡
早在約十年前首先登場的林永彪
以及 2006年劇團來台所甄選上的楊舒晴(臨時演員)、張逸軍
都是台灣人的驕傲
(但絕不就是被推出來說「台灣年輕人不爛」的擋箭牌。呼應蔣友柏先生言論風波)


那麼今年又有令人為之一振的故事,陳星合


在轉變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宅男
直到他看過了太陽劇團的表演,便形成一股強烈意志要成為一員
這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與感佩的例子
只靠著一個念頭,透過實際行動
原本的平凡阿宅竟躍上了世界大舞台的「中央區」
在這 8、9年瘋狂的努力過程中
為了培養平衡能力,他把雜技練習環境搬到捷運上
(一切只能當過程回顧了,不鼓勵唷!免得被罰款之類的)
在搖晃、加速、煞車的車廂中「忙」,不時都要在車廂中追著球跑
為了訓練膽識,則經常在校園、街頭中就隨機表演了起來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還有為了克服太陽劇團中經常會在高空中演出的恐懼
甚至就練習從二樓一躍而下.......


以上都是他故事的點點滴滴
真真切切地再次證明
「如果有後續堅決、持續的行動,即使是一開始深覺『不可能』的夢想念頭,終究也有實現的機會」
想想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終日行屍走肉、空洞空虛
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我束縛或受到週邊壓抑
談什麼夢想、談什麼成就
反正其他人也只是平靜平淡地日復一日罷了
休閒不是美食、飯局,就是電影、K歌
身材走樣根本就不足為奇
也不需要再去研究哪種減肥食品或運動器具比較有用了


人生平均來說 80年的話
扣掉幼童與求學期間,剩下的都是揮灑的黃金時間
但是偏偏工作生涯又至少會佔掉當中的一半
那麼我們有多少時間「等」呢
「等我如何如何的時候.......再什麼什麼......」
通常最後就變成了跳針的人生


很鼓勵年輕人們保有更高的行動力與鬥志
行行出狀元、路路通羅馬
在如此的教育風氣與社會(家長)價值觀之下
反而是有主見、越勇於突破的人越有機會成功
試想是要往商家多的地方去削價競爭
或是可以重新開墾出自己的獨占商圈呢
相同能力的文憑太氾濫了,其實也沒什麼安穩可言
不是嗎


我曾聽過一段話很有意思
「要當瘋子!因為正常人只會有再普通不過的表現罷了,而瘋子才有出奇招的能力!」
給心中有想法的人們共勉





報導原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30/8/2c2uv.html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marching music] What Naoki has been doing recently



「Drumline Live!」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drumline.jp/















































在台灣太多人受到電影「鑼鼓喧天」的影響
變得對行進打擊有興趣
雖然本質都是屬於行進打擊,但形式上是有差異的
不過無論如何,總是要感謝這部電影至少誘發了大眾興趣的眼光
後續才來解釋樂府是如何與其不盡相同
也是算好事一件


就在這部電影仍在多年後蔓延效應於台灣的電影台頻道時
其實前年我在日本早已發現 "Drumline" 的劇場版已經在宣傳當中
沒想到今年上線,Naoki 也在表演之列
沒有啦,正確地說應該是他的 "Collab" drumline 受邀於每場作為開場演出
Naoki 在日本行進打擊圈果然是第一把交椅
連這些洋人來演劇都要找他作為本地代表,背書吸引票房
同時暖好場


Naoki 就是其中一位讓我覺得慶幸認識的人
豐富了我的視野
我想在台灣,我應該也是他覺得認識了一位特別朋友的角色吧


人生真美妙!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marching music] 2010 Boston Crusaders


Boston Crusader
在 2000初是表現不錯的隊伍
但失去他們的聲音很久了
不過是個很有傳統的隊伍






Move-in hornline





Move-in guards





Move-in drumline





Drill cam





Slow roll visual warm up, Ewing, NJ





Lot shot, Ewing, NJ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diversity] 教育與功利的僵化之於容異度

上週某天中午受邀於一位管樂老師的飯局約會
其實也稱不上什麼正式的「飯局」
說是要討論管樂社(但其實歷來一直都以「樂旗隊」為形象)的未來重振發展
起因是人數一直僅能勉強維持在 30人上下


老師說另一個老師對室外部份很感冒
認為就是因為這個「樂隊」(其實壓根兒沒有旗隊在心上過)還需要從事行進樂表演
太累太操了,所以才會避之唯恐不及而沒有加入
老師說當他聽到這樣的論點時,不能認同
樂旗隊已經這麼多年了,也成為學校特色
甚至前年有大陸團來台灣,就指名要看這所學校的樂旗隊
可見有其存在必要性與聲譽
還說況且另一個老師的認知可能是片面的
因為或許實際上就有同學是因為室外表演才加入的啊


後來談到樂團大環境現況
說以前很多學校或民間樂團的人數如何多又如何多的
我「點」到「現在好像也叫不出什麼學校團體人數多的,那我們學校人少跟室外的關聯是.....」
接著講到「不像台北,建中好像就發展得很好,中部的家長跟學校比較封閉」
(建中樂旗發展得好?!沒別的意思,就人數而言,他們也很辛苦。所以後面你就會發現老師講這句話的用意。)
我說「真的!這肇因依序就是『家長、教育制度、學校』,要負很大責任」
家長總是押著小孩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的,但大抵就是著眼課業成績與出人頭地之間關係
而學校不分公私立,公立要績效,全校由校長帶頭拼保守、拼學術
私立要招生,沒有升學率就吸引不了學生,學校營收也成了問題
於是家長越來越干涉學校,而學校則越來越唯唯諾諾,順著家長
那麼這中間夾著個教育制度、考試制度


眼看無法聚焦
老師說那各自說說看法好了
那老師的大意就是「我是覺得室外是很好的磨練,對年輕人很有意義,我想不能斷然將人數不濟歸因於此,就要停掉。(刪)不過敵不過家長的壓力呀,因為花時間,而且未來會因為這些磨練就能學到東西或品格,也不見得啊!因為這不是短時間看得出來的............」
我說「首先我會尊重這一屆的看法,因為他們才是主角,況且我們已經相處半年了,也練習半年了,練室外長怎樣他們都知道,喜歡不喜歡累不累應該都能表達出來。但若就我看法,還是會堅持也認為該要繼續,如果我們認同這活動過程中的確有其價值與功能,唯因台灣環境的變質扭曲反而視為無足輕重,那我們應該停止而去隨波逐流,或反而更應該堅持做對的事呢?(我心想如果有認為『人生幹嘛這麼累呢』『善小何須為呢』的想法出現的話,那就根本是不同頻率的,不是同掛的)。我理想的畫面是將來能讓年輕人穿上西裝套裝是個有專業能力的人士,但衣服一換,也是能運動能跑跳、靈活健康的人,那人生才均衡」


三年級的倒是沒說什麼
這點我比較訝異
二年級的一個說「我姊姊以前是樂旗的,所以我也加入」
一個說「覺得打擊很帥」
我趕緊劃清界線問「加入前都有看過走圖的表演吧?」
他回答「就是有才覺得很帥」(所以不是說室內打擊帥,而是行進打擊)
一個好像只是說因為喜歡音樂這類的吧


一輪後(那種感覺就像)沒聽到預設、有利的說法
然後老師說「很好,那這屆我們就還是維持繼續囉」
結果一個轉頭對社長竟然是說「那我們是不是看下一屆一開始招生就先說好不會有室外呢」
我的天啊
原來這就是一場飯局真正的用意嗎
(回想起來,席間也曾突然提到今年室外初賽提早到十一月初,來得及嗎?
其實不也是一種想要我知難而退的暗示嗎
題外話,會提早又是因為縣市合併的關係,台灣的生活大小都受政治凌駕
這也不是我們學校的問題啊?!是全面性的,有什麼好提的
別的學校也要因此今年不出比賽嗎?!)




同樣都是管樂教育者
我們不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嗎?
沒有能耐解決問題的程度到得要室外頂著犧牲?
我也還試著從室內老師的立場去體諒
或許他們真的很想要把一個學生在短短的練習時間、短短的高一到高二中
訓練成很棒的演奏者
可是這群人當中有沒有 5%,或者甚至 1%的人將來會念音樂相關科系或成為職業演奏家呢?
但犧牲掉的,不能說是這些時光,而是這些時光中更多的收穫,包括「身」與「心」
而且究竟是哪一種生活真正滿足了學生、快樂了學生呢?


我人在現場,這些舉動已稱得上「失禮」了
這是一位音樂老師該有的修養?
就算在一個有樂旗隊的學校超過五年,我感覺得到只是嘴上能溜一些字眼罷了
其實仍然不了解
是因為我年輕嗎?或者低估我了?
我心裡有好多好多的問號


這事不只是漣漪
這一屆後續所表達出來聲音可以用「捍衛」形容
新校長馬上上任之際,另一位老師一定會去拜會
我順其自然看事情演變






教育僵化,功利社會
「代、教育」是一件可載舟亦可覆舟的事
上一代生小孩,教小孩,送小孩到學校
學校也教小孩,提供小孩人際環境
然後小孩在吸收當中長大,變成了這一代
然後這一代又生下一代
這一代的父母怎麼教,下一代就被這一代教
學校裡也有這一代的新血進入
下一代開始進入學校............
然後一代一代...........


是該想想是否有一種東西叫「棉薄之力」
在低容異度社會所堅持的棉薄之力






這篇或許很有警惕,卻也很危險
但我相信「世界之大」

[marching music] 2010 Bluecoats - Bluecoats Live Minute #1~#7




(Continuously Updated from 7/23)



近十年都有穩定的表現
而且創意上我認為算是相當用心的
從較通俗化的點去設計
銅管很有水準
目前成績很不錯,今年應該能有好結果





#1
It's a lot of work, but, it's a lot of fun at the same time 'cause you get really tired but you also know that everyone else is also just as tired and just as ran out, and just knowing that everybody is giving them all together and doing it all together, and just makes it all worth it.





Update #1





#2





#3





Update #2





#4





#5





#6





#7 Montage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marching music] 2010 Carolina Crown - CrownMINATE #1~#14


(Continuously Updated from 7/15)



維持這幾年相當多 body visual 的特色
彷彿 Blue Knight 一般,但又有自己的風格
hornline is pretty tough
但目前隊形看起來沒有特別的創意
或說 general effect 目前看起來還好.........




#1 Overview





#2 Visual for hornline





#3 Night off - A reward for finish the run through





#4 "Guard" work





#5 New drums arrived





#6 Hornline, weather





#7 Second home, the bus





#8 Set off on the road





#9 Montage





#10 "Gatorade" 開特力!





#11 Another day after the show night





#12 Idle talks





#13 The volunteer





#14 Why Crown







Opener, 6/19




[marching music] 7/7 TGMB 14th 成發
























恭喜成發完美順利!
音樂會也很有水準!

14th的活潑與韌性將是我所深刻難忘的

一切可以不只是回憶這麼廉價
讓她延續
用這股衝勁、毅力、抗壓面對生活與工作
甚至同樣用這股熱情、愛秀、追夢繼續參加下一個(行進)樂團



很高興跟她們一起曾經在世界上創造了些什麼、留下過些什麼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marching music] 2010 Phantom Regiment




浪漫、古典、風情的 Phantom Regiment
今年目前的成績並不理想
但 00年代開始累積的一波 Phantom 熱,還是讓觀眾趨之若騖
由影片中就能看出迷人之處.....
Go Phor It!




Glorious history.
See young J.D. Shaw at 00:24.





Something like 2010 promo





April camp - focus their intense drill this year.
BTW, J.D. Shaw appeared at the end really surprised me.





April color guard





Spring training
Watch the singing scene at 01:20. Singing is really beautiful and important!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marching music] 2010 Cavaliers - Coming Soon To A Field Near You







Part 1





Part 2











Laundry Day!
This is what one NEVER tour with a drum corps know about......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marching music] 2010 Cadets - All Access











2010年的 show 由 Cadets 的隊服發想
(這套隊服當初也是參考著名的「西點軍校」軍服所設計)
創造了一個「男孩與玩具兵的奇幻想像」場景
雖然我還沒看過完整的整場表演
但是開場的安排設計已經相當吸引我
預祝 Cadets 今年有好成績





Home show trailer,也是今年比賽的開路先鋒 - Music in Motion, 6/18
在 Allentown 舉行
同場還有 Cavaliers 及 Caroline Crown
形成了名符其實的 "3 Cs"




Opener, rehearsal on 6/10




Percussion feature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marching music] Troopers — Troop-A-Loop RAW


(The material in the videos is actually from last year.)




























Troopers 於 2009 睽違 23年後再次進入 DCI Finals
對於一個成績與實力(後續招生)難免互為惡性循環的關係下
我很為 Troopers 覺得雀躍,同時也深刻感同身受「那些日子」


Troopers 是一個歷史非常久的 drum corps 了
但成績一不是很好
2005年還曾經被 DCI 董事會投票取消 member corps 的資格
(無法參賽 2006年)
非常非常令人挫折的打擊
但隔年爭取回資格,troopers 也彷彿脫胎換骨
在當時團長 Fred Morris 組織、帶領下一路走到今年


Troopers 以其傳統積極、紀律的精神
從低迷不振,甚至到取消資格的谷底一路上進
創造了去年得好成績與團隊凝聚力
所有以往的老團員都認為,Troopers 越來越強壯了!
我想部份也歸功於形象的行銷
也就是一連串的影片製作:Hell Bent for Victory、Troop-A-Loop 等


觀賞影片的同時,請看到、記得片中人物的努力!




"Hell Bent for Victory" DVD trailers.
On sale since May 13th, 2010, at http://www.hellbentforvictory.com
Have Broadcasted on PBS, Wyoming.


















Troop-A-Loop


































The first 5 mins of "Hell Bent for Victory"








Summer.....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diversity] 從盧彥勳看民族性與大是大非






















最近的 Facebook 除了一般性的社交用途外
最常出現的就是世足的訊息及討論了
而這幾天沒有賽事,版面上也順勢就隨之安靜


我喜歡動,也喜歡運動
但並不是個運動迷
也就是除了一些棒球、籃球隊中真的很熱的明星球員外
我其實都不認識
也不了解各隊之間的實力、戰績狀況,是不是世仇、要幾連戰
別說在台灣更沒風氣的足球了
我汗顏都沒能力參與討論,呵


但是即便如此,運動本身在我生活中是個從來沒消失過的重要元素
不同期間中或許項目有變化
我跑步、健走、游泳、衝浪,每天簡易如拉筋、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
也參加過健身房,同時最近開始玩蛇板
而我的工作本身又是一個長期與室外、天氣為伍,勞動、流汗為必然的模式
因此雖然我嘴上不「講運動」,倒真的是個「做運動」的人


盧彥勳參與溫布頓公開賽的消息或許是因為被世足熱給稀釋了
也有可能其實根本沒報導過(直到他打進前八)
我原先並未從媒體新聞中得知
不過就在 Facebook 依然充滿世足版面的某一天早晨
從某個轉貼連結中了解盧完成了這一項偉大紀錄
整個台灣,也從這一天起為他瘋狂
都變成了「最了解他的『好朋友』」.......


接踵而來的討論與影片轉貼在網路上蔓延散播開來
新聞也不斷地重複報導,然後連談話性節目都在聊
盧的女友是誰、準岳母是監委、盧的父母與哥哥......
這樣的情節流程是不是其實很熟悉呢?
以前有騎腳踏車環球的「鐵馬家族」
接著有極限、超級馬拉松的好手「林義傑」
然後造成最大旋風的傳奇投手「王建民」
到更近的「詹、莊」及也是超馬選手的「陳彥博」
或是「翻滾吧!男孩」、救職棒............還有很多很多
這些都只是憑印象臨時舉的例子罷了


以上例子當中除了王建民明確有了非常成功的出路外(但是是在國外)
我想絕大部分人應該也回答不出其他同樣曾成為報導話題一時之選的選手後來的狀況、動態、行程等
還有是不是順利地得到了協助
而盧彥勳目前就像是過去的那些人
擁有一波強大的輿論力量為他抱不平
不論經費贊助、軟硬體資源、政府企業關注....等等的
但捫心自問大家是否真的關心結果
而熱度又會持續多久呢?


前天吳敦義院長採訪後被批評失言的內容
我看了也很火大
這麼多年一毛都沒撥款就是政府的錯
畢竟盧之前就已經不是個沒成績的新選手了
還扯什麼「全世界都這樣」、「自助人助」、「之前的政府也沒有給予過協助」這些狗屁不通的話
沒做就罪證確鑿代表不重視、偏頗了,不是嗎


但我真的想表達的是:假如各位都是行政院長,那你又會怎麼做呢?
直接分配很多錢在栽培運動選手上?
或是扶植很多藝術表演團體?
可是天災不斷,印象中還有很多地方待重建的不是嗎
還有時有所聞許多清寒家庭的小朋友沒有錢吃營養午餐的問題耶
教育預算呢?公共建設預算呢?環保保育話題呢?
相信各位都可以做得很好
只是一年可以栽培幾個盧彥勳?扶植幾個團體?
甲選手會問為甚麼乙選手有我沒有?
A團則會問為甚麼B團有而我沒有?
我自己就是一團之長,當然了解
而且這些委屈與不明不白,更是清楚
從音樂藝術圈對應回運動領域,不是如出一轍嗎?


我相信現在我並不是幫誰講話
(要表明我並無黨派立場)
而是請大家想清楚,丟出批評之餘要提醒凡事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若鎖定用街頭藝人或籌學費而街頭賣藝的角色來對比盧彥勳的話
並將造成的成就差異給平均化
如果該給盧彥勳 500萬,那麼給街頭藝人 50元的話(也就是成就差 10萬倍)
那麼這十年當中各位曾固定給哪位街頭藝人 50元呢?給過幾次呢?
或只是看完就經過呢?
那又假設放寬不鎖定對象領域的話
固定捐伊甸、愛盲、慈濟、紅十字會,或動物保護協會......的
各位認為比例又是高是低呢?


講到「自助人助」
希望每個人現在的狀態都是:
「知道自己要什麼,仍勇敢地為自己的理想、夢想奮鬥中,未輕言放棄」
我想下這個注腳就夠了


所以現在不是「台灣之光 vs. 台灣沾光」的問題
大家都是台灣人,好行為壞行為很直接就會榮辱與共
平凡人跟外國朋友很自然地就會說:王建民是台灣人、打進前八強的Lu是台灣人....
可我們一樣也沒為他們做過什麼有助益的事
甚至自己在生活中也不是個堅強的「自助人助」者
千萬別讓這種行為成了「民族性」
行政院長這樣做,結果自己彷彿是相同種類的人
一陣輿論的轉瞬形成為了發出不平之鳴是很好
但仔細想想也可能只是另類的趕流行
轉貼完,發表了幾句
一切的慷慨激昂在睡覺過後煙消雲散,淹沒於日常生活中
直到下回再一次的類似事件出現,然後就又是一陣新的輿論撻伐輪迴


台灣很多的問題來自於地方小、資源少不易分配
如果這是既成的事實的話,更應該沈得住氣去學習、累積
但現象是許多的「XX奇蹟」常只有成就部份被社會以勢利的角度放大
而前面經過的努力與挫折失敗則都不存在似的


於此,每每在抓到機會「同仇敵愾」針對政府、企業怎麼這麼沒格局、不懂社會責任的同時
我認為倒是可以積極地也撥出一些精力檢視自己身為社會的螺絲釘
盡力活出了幾分的人生.......!!!



註:
文中淺見或許嚴肅
但若認為有幾分價值的話,就讓我們共同努力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marching music] Adam Rapa recently




Thomas Gansch, the first trumpet in Mnozil Brass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1992.
His self designed trumpet is also another characteristic topic when talk about him.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marching music] 2010 DCI Productions














The Academy

"STRANGERS IN PARADISE"
Music of Alexander Borodin























The Blue Devils

"THROUGH A GLASS DARKLY"
City of Glass Suite - Bob Graettinger
Conflict - Pete Rugolo
Mirage - Pete Rugolo
Trajectories - Franklyn Marks
Incident In Jazz - Bob Graettinger
Laura - David Raksin
La Suerte De Los Tontos - Johnny Richards














Blue Knights

"EUROPA!"
Farandole - Georges Bizet
VIII(W.N.) & IX Nimrod from 'Enigma Variations'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 14th Mvt. - Johanners Brahms





























Blue Stars


"HOUDINI"
Notes on a Scandal - Philip Glass
Morning Passages from The Hours - Philip Glass
The Illusionist - Philip Glass
Tearing Herself Away from The Hours - Philip Glass
The Mountain & End Credits from The Bucket List - Marc Shaiman
Nixon in China - John Adams
Original Music - Frank Sullivan




























Bluecoats

"METROPOLIS: THE FUTURE IS NOW"
Asphalt Cocktail - John Mackey
Aha! - Imogen Heap
Death Theme from The Untouchables - Ennio Zimmer
160 BPM from Angels & Demons - Hans Zimmer













Boston Crusaders

"THY KINGDOM COME"
Symphony No.10, Mvt.2 - Dmitri Shostakovich
Planet Damnation - John Psathas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Sergei Rachmaninov
Quest for Glory - Jay Kennedy


























The Cadets

"TOY SOULDIER"
Procession of the Nobles from Miada - Nikolai Rimsky-Korsakov
Overture to The School for Scandal - Samuel Barber
Children's Dance from Merry Mount Suite - Howard Hanson
Dance of the Tumblers from The Snow Maiden - Nikolai Rimsky-Korsakov































Carolina Crown

"A SECOND CHANCE"
Symphony No.2 -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2 - Aram Khatchaturian
Danzon No.2 - Arturo Marquez
Nimrod from 'Enigma Variations'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2 - Gustav Mahler






























Cascades

"SILVER LIVING"
Cloudsplitter Fanfare - Jack Stamp
Allegro Impetuoso from Two Symphonic Movements - Vaclav Nelhybel
River Flows In You - Yiruma
Hope Awakes - Josh Hinkel
Tomorrow - Charles Strouse
























The Cavaliers

"MAD WORLD"
Mad World - Roland Orzabal
Harrison's Dream - Peter Graham
Dismantling Utopia - Pat Metheny
Smile - Charlie Caplin

























Colts

"TRUE COLORS"
Green from Color Music - Michael Torke
Alone in the Crowd from Pollock - Jeff Beat
True Colors - Billy Steinberg & Tom Kelly
Appalachian Morning - Paul Halley
























Crossmen

"FULL CIRCLE"
First Circle - Pat Metheny
Heat of the Day - Pat Metheny
Letter from Home - Pat Metheny
Minuano - Pat Metheny
Full Circle - Aaron Guidry























Glassmen

"THE PRAYER CYCLE"
Mercy from The Prayer Cycle - Jonathan Elias
Primacy of Number from Naqoyqatsi - Philip Glass
Hope from The Prayer Cycle - Jonathan Elias
Epiphanies from Fanfare & Chorales - Ron Nelson
We're All Jungle Creatures from The Lion in Winter - John Barry
Terminal - James Dooley



































Jersey Surf

"LIVING THE DREAM"
Organ Variations on America - Charles Ives
America the Beautiful - Samuel A. Ward
Festival Variations on National Air - Dudley Buck




























Madison Scouts

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 Richard Rodgers
Rhapsody in Blue - George Gershwin






























Mandarin

"TO DREAM OF FAR AWAY LANDS"
Meetings Along the Edge - Ravi Shankar, Philip Glass
The Mountain of Fruit and Flowers - David Buckley
Samudra Manthan - Shivkumar Sharma
Quiet - Sheila Chandra
Ever So Lonely - Sheila Chandra
Ambush from Ten Sides - Yo-Yo Ma































Phantom Regiment

"INTO THE LIGHT"
The New Moon in the Old Moon's Arms - Michael Kamen






























Pioneer

"CORPS PRAYER"
Swing Low, Sweet Chariot - Traditional
Make His Praise Glorious - Sandi Patti
The Prayer - David Foster
Stained Glass - David Gillingham
Old Hundredth (the Doxology) - Jay Bocook, Donny Allen


















Santa Clara Vanguard

"BARTOK"
Concerto for Orchestra - Bela Bartok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 Bela Bartok






























Spirit

"FORGING AN ICON"
Piano Concert No.1 - Keith Emerson
Symphony No.5 in Bb Major - Serge Prokoviev
Prelude from Psycho - Bernard Herrmann
Brooklyn Bridge - Michael Daugherty
Serenada Schizophrana - Danny Elfman






























Troopers

"WANTED"
Wanted Dead or Alive - Bon Jovi
Trittico - Vaclav Nelhybel
Proven Lands from There Will Be Blood - Johnny Greenwood
Our Town Suite - Aaron Copland
Borinage - Michael Gordon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 Peter Graham
Night Flight from Swing Shift - Kenji Bunch